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雏鹰的荣耀> 1,依依惜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依依惜别(2 / 3)

报告,一边清点各种必要的账目文件,或者需要一起带过去贵重物品,在她的努力下,整个宫廷也快速运转了起来,为不久之后正式的“移宫”做准备。

不过,在移居枫丹白露之前,特蕾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送别自己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王子。

作为奥地利非正式代表团的一员,年轻的王子以艾格隆妻弟的私人身份对巴黎进行了访问,自然也作为奥地利皇室的代表参加了姐夫和姐姐的加冕仪式,他的出席,本身也是在用一种含蓄的方式告诉外界,奥地利皇室和官方对法兰西帝国复辟的默许态度。

而如今,既然加冕仪式已经办完了,他也向姐姐提出了告辞。

特蕾莎如今身处离家千里之外的巴黎,思乡和思亲之情颇为浓烈,她自然舍不得弟弟就这么回家去了,所以面对弟弟的时候,她诚恳地提出了挽留。

“阿伯特,你要不还是在这里多呆一阵吧,过阵子我们就去枫丹白露了,你也正好可以跟我们一起过去,体验体验那里的风景……”

“不了,姐姐。”王子婉拒了姐姐的盛情邀请,“我来巴黎已经太久了,爸爸妈妈那边一定也挺想念我的,我得早点回去见他们。再说了,属于我的任务我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也没有理由再强留在这边了。”

特蕾莎也感到有些无奈,她知道弟弟说得也没有错,毕竟他身为皇室成员,一举一动不光是他自己的事情,也要服从于本国的政治安排,而很显然,弟弟也不适合一直留在这里。

对皇室来说,亲情终究还是太过于奢侈的东西。

既然弟弟都这么说了,她也不再纠结,于是点了点头,允许了弟弟的离开。

“好吧……阿伯特,既然你也有你的顾虑,那我就不强留你了,祝你一路顺风吧,也顺便回去之后,向爸爸妈妈转达我的问候。”

得到了特蕾莎的允许之后,阿尔布雷希特王子也松了口气。

虽然来到巴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他这个一直留居在维也纳的少年人来说,这也算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了。

这段经历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他见识到了这座让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名城,并且以客人的方式得到了官方的接待,游览了几乎整个城市;但是从坏的方面来说,姐姐之前所碰到的舆论风波,也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

好在,这一场风波也终究是平息了下来。

之前,为了平息父亲的怒火,让艾格妮丝写了一封道歉信送到了奥地利;而过后,他也收到了父亲的回复,在信中卡尔大公对艾格妮丝小姐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满意,所以气也消了许多,也不再责备阿尔布雷希特,措辞温和了许多。

而这也意味着,大公夫妇终究还是以“眼不见为净”的态度,接受了女婿拥有自己情人的现实。只要艾格妮丝小姐低调行事,不要抢女儿的风头,也不要惹起外界的舆论,就属于“勉强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说到底,这也是王公贵族们千百年来的传统,他就算想要反对,也无从谈起。

诚然,这并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但是风波终究还是平息了下来。

在王子看来,姐姐和姐夫如今已经头戴皇冠,在以后几十年当中还要继续共度下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继承他们的事业;至于插足进来的其他人,终究不过是他们生命长河当中的过客而已,改变不了什么。

为了避免触及到姐姐心里的伤疤,他也不再在姐姐面前提及艾格妮丝小姐,而是转而谈及了他最近的所见所闻,以及奥地利传来的内幕消息。

之前因为巴黎的动乱以及临时政府的建立,原本的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被免除了职务返回到了国内,而奥地利为了观察形势,也一直没有再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

随着艾格隆夫妇的登基,形势自然也就“大局已定”,因此两国之间恢复正常邦交往来自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对艾格隆夫妇来说,他们也迫切需要他们的帝国,被接纳到君主国家的国际大家庭当中,奥地利作为列强一员,它如果能够和自家把酒言欢,那么所谓的“国际孤立”自然也是不攻自破。

因此,特蕾莎就提出阿尔布雷希特回国之后,让父亲帮忙去找梅特涅疏通,尽快让两国关系正常化。

“梅特涅亲王依旧深受皇帝陛下的信任,但这么大的事情,没有皇帝陛下点头是不可能的。”阿尔布雷希特王子回答,显然,他——或者说背后的大公本人——早就猜到了特蕾莎会有这个要求,也做好了预案。“按理说来,这对我们两国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好事,但皇帝陛下毕竟年纪大了,他有些固执和倔强也在所难免,之前姐夫不告而别,惹得他龙颜大怒,所以最好先让他下一个台阶……”

虽然他没有明确说清楚,但是特蕾莎却当然听明白了,这是希望艾格隆能够放低身段说几句软话,这样大公才有把握说动自己的皇兄。

以特蕾莎对艾格隆的了解,虽然他平常是非常骄傲,但是也绝不缺乏变通,在该放低身段的时候他绝对会放低——当年想尽主意讨好教皇就是一个证明。

所以,既然现在对自己有利,他当然也不会在乎对自己的外公说几句不值钱的软话。

“我会让殿下写一封亲笔信,就当年的不愉快向他做出解释和歉意的,毕竟,皇帝陛下是他的外公,从小到大也给了他应有的照顾和教育,于情于理,不告而别都有些不合适……阿伯特,你回去的时候,就拿着殿下的亲笔信送给陛下吧。”

在轻描淡写之间,艾格隆当年的“逃亡”就被涂抹成了不合礼节的“不告而别”,这也是两方最能够接受的立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