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女频小说>莽哥故事> 第1章 (2)请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2)请客(1 / 1)

(二)

珠溪镇是个大场(集市),在资中和资阳中间,北边经碑记沟、丰裕、迎接镇可以到资阳;东南过高楼场、团鱼口、板栗垭通资中;向东翻过茶花坪山,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可以到走马场;往西有条五、六尺的大路,走四、五个钟头就是龙结。珠溪河穿镇而过,经三江口,出顺河场跟沱江汇合,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团转乡坝(周围农村)更是人多地广,土质肥沃,稻、麦、黍、薯应时生长,桃、李、杏、桔随季成熟;因而珠溪镇历来物庶人丰,商贾云集,有“小资中”之谓。

小镇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茶花坪山像副巨大的屏风横在东边,翻过山顶顺到(着)斜坡下去,种了大片的梨树,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满山的梨树雪白一片,微风吹来,落英缤纷,跟下雪一样,硬是巴适(好)得很;茶花坪对面,是鸡公山和碉堡山,跟茶花坪不一样,上头光宝宝(光秃秃)的,只有些杂草灌木野藤之类,连棵像样的树都没得;水,自然是清澈秀丽的珠溪河,蜿蜒逶迤,顺到河道从龙结一路过来,在鸡公山、碉堡山和茶花坪山的中间川流而下,向三江口去了。

碉堡山脚底下,有条二、三尺宽的土路,顺到土路走进珠溪镇,就是上街(音gai,下同)子,沿着上街子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一路往下,分别是中街子、下街子、正街子,两边茶肆酒楼林立,商铺烟馆排列,丝绸、布匹、茶叶、烟草应有尽有,油盐柴米、锅碗瓢盆、家居杂货、农具生资一应俱全。到下街子头上,一座石桥横跨珠溪河两岸,桥名无考,老百姓把它喊成大桥。过了大桥,街道一分为二,往左有个小坡,下去是顺河街——珠溪镇的菜市场,一年四季,团转乡坝的瓜蔬果菜熟了,就有人箩篼挑、背篼背来到这里,卖了钱换回盐巴、洋油、洋火之类;往右是正街子,正街子很短,不过百十步,下接猪市坝,上连田坝街,两旁也有些饭馆、茶馆商铺,只是稀稀拉拉的不如中街子跟下街子多。

猪市坝,顾名思义,就是买卖生猪的地方,但这里不光买卖生猪,牛、羊、马、驴都在这里买卖,到了逢场天,牛鸣马嘶,猪拱羊叫,人声喧哗,热闹非凡,牛屎马溺遍地都是,臭气熏天。兔子和狗却不在这里,跟鸡、鸭、鹅另有一市,就是从正街子拐弯,沿着去猪市坝的相反方向,过了仁珠桥绕回来,到栏杆市街。栏杆市街分为上下两截,上半截就是买卖鸡、鸭、鹅、兔等家禽畜牲和各种蛋的地方;下半截是几家铁匠铺,不分昼夜的烧红了炉子,把一块块通红的生铁敲得叮叮当当,最后变成锄头、钉耙、镰刀、菜刀之类,摆到门口卖了。从栏杆市顺到青台阶下来,又回到上街子了。除了这几条较大的街道,还有些交错纵横的小巷胡同,把街道联通起来。

每到逢场天,方圆十里、八里的佃农粮户、地主老财从四面八方涌进来,使宽阔的街道显得拥挤起来,推鸡公车的,拉架架车的,坐滑杆的,走路的,背背篼的、挑箩篼的,打甩手(空手)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挥汗成雨,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街上的生意人,自然不放过这样的机会,纷纷在自己店铺门前摆出案板,把自己得意的东西放到上头,吸引来往的行人;小商小贩则见缝插针,于案板的空隙间,在地上铺了竹席草甸,摆些零敲碎打的东西,扯起喉咙大声叫卖。

上街子进场口不远,有道青石板铺成的石阶通到栏杆市,石阶走到一半,左右两边各有一栋大房子,左边是镇公所;右边是一栋三进三落的大院。大院面南背北,前低后高,门前有几级青石阶,两边种了几笼斑竹;上了青台阶从大门进去,左边是门房,里面常年坐到个看门的老头;右边是轿厅,门口摆着一台精致的滑竿;再往里面是天井,天井很宽,有假山花台鱼池,两边有五六间厢房。正对大门是堂屋,穿过堂屋后门,又有青石阶和跟后面的天井相连,格局和前院头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最后面正对天井的房间,是个佛堂,供的白衣观音,平日里香烟缭绕,木鱼笃笃。整个大院红墙青瓦,画檐雕栏,结构精巧,气势恢弘,甚是壮观。这里原来是林秀才的老房子,林秀才的后人不争气,好吃懒做,推牌九、耍戳牌、下馆子、抽大烟,坐吃山空,不仅买光了家里百十亩田土,连这老房子也遭龙结来的罗三爷连哄带诈买了去。

罗三爷姓罗名道方,现年四十二岁,龙结人,父早亡,弟兄三个。大老倌(大哥)道恒,早年在川军当团长,打过几仗,立了些战功,后来从政,当了资阳县长,现在是资中专区行署专员,住到资中;二老倌(二哥)道元,也是当兵的,一直在西康,宛平事变后,跟到部队出了川,再也没得消息了。只有罗三爷在龙结老家侍奉老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也就是道恒大爷当资阳县长的第三年,罗道方罗三爷带着寡母罗章氏跟一家人来到珠溪河安了家——龙结毕竟太偏了——到现在已经七年了。罗三爷从小聪敏,上过私塾,能写会算,为人狡黠多计,来珠溪河后,在大老倌的帮衬下,开了个绸缎庄,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经有三个绸缎庄、一个茶楼、四家烟馆,成了珠溪河的有钱人家。

这天早上,罗三爷早早起来,梳洗完毕,到后院佛堂跟老太太请了安,来到前面厢房吃完饭出来,跟班罗才早就伺候好了滑杆。其实珠溪镇不算大,走路出去办事也花不了好多时间,但罗三爷要排场,硬是花钱雇了台私人滑杆,于是有外人开玩笑说,罗三爷上个茅房都要坐滑杆。罗三爷听说,也不恼火,心里还有些得意;在他心目中,有两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