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历史军事>大宋泼皮> 第550章 【不如就叫陆游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0章 【不如就叫陆游吧】(1 / 2)

六月二十二,立秋。

晴,微风,忌嫁娶,宜出行。

韩桢出宫南狩,除开谢鼎、刘昌、老九之外,此行顺便也将江素衣三女带上。

三女都是江南两浙人士,自打被送来京师后,已有三年没有回过家。

在一千玄甲军的护送下,韩桢登上宝船,顺流直下。

东京城的漕运发达,四漕连接东西南北。

有些世家可以追溯到东汉,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家族子孙早已遍布两浙路各地。

因能力出众,办事勤勉,得到一众官员赞赏。

陆宰答道:“因《青州日报》长久以往的宣传,南方百姓对我大齐并不排斥,相反还有不少百姓心向往之。尤其是推行摊丁入亩,免除丁身钱等一系苛捐杂税后,江南百姓对陛下愈发爱戴。”

片刻后,韩桢才走出船舱。

甚至他这会儿连宝贝儿子的字都想好了,就取‘不知务内观’中的二字,务观。

老者缓缓睁开眼睛,待看清来人,语气和蔼道:“是元奇啊。”

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吴以及南唐。

岳飞打下江南东路后,被韩桢派往江南,坐镇江宁府。

半个时辰后,宝船越过江面,停靠在江宁府的码头边。

虽数次成为一国首都,可细数这些国家或政权就会发现,为何会地位尴尬了。

江宁府这一段,并非长江最宽阔的河段,可即便如此,依旧一眼望不到对岸。

二楼船舱上,老九看着眼前宽阔无垠的江面,不由咋舌道:“难怪自古就有长江天险之称,却无人黄河为天险,俺今日总算明白了。”

待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这些门阀世家逐渐崛起,发展壮大。

随着杨坚的一把大火,江宁府付之一炬。

陛下赐名,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韩桢笑问道:“可起名了?”

陆宰郑重地点点头。

这与赵宋轻地方而重中央的政策有关,方便各路州府将赋税与粮食送往京师。

韩桢轻笑道:“长江最窄处都有两三百丈,宽处更是高达三五里。”

韩桢跨上战马,在陆宰与老九的陪同下,沿着码头的石板路巡视。

直到去年,才怀上身孕,今岁四月诞下一子。

歇息了一夜后,翌日一大早,韩桢陪着江素衣三女,去了她们的老家,顺道视察民情。

陆宰今年三十岁,已过而立之年,此前一直没有儿女,这可把他的夫人急坏了,又是求神拜佛,又是帮忙纳妾。

江宁历史悠久,但在历史中的地位却一直很尴尬。

韩桢忽地说道:“朕听闻陆卿喜得贵子?”

钱元奇语气焦急道:“爷爷,谢鼎今早抵达杭州了。”

更何况,江宁府的旁边还有个扬州可以作为替代品。

而且,陆游这个名字,正合他的心意。

八日后,宝船驶入长江,进入江宁府地界。

“微臣告退。”

到底是江南,哪怕刚刚经历战火洗礼,依旧富庶。

一众官员立马上前见礼接驾。

苛捐杂税是压在赵宋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尤其是丁身钱,以至于让无数百姓有儿不敢养,忍痛溺死。

架马在附近乡镇村庄巡视了一圈,直到日落西山,韩桢才回到城中。

这就导致了北方政权统一后,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不会待见江宁。

闻言,一众官员躬身应道,看向陆宰的目光充满了羡慕之色。

后在孙傅、张叔夜等人的举荐下,被韩桢授任吏部郎中。

“(微)臣拜见陛下。”

“朕在船上睡了七八日,骨头都酥了,哪还需要歇息。”

若是韩桢真举起屠刀,只怕两浙路会血流成河,伏尸千里。

临河的一座庄园内,一名耄耋老者躺靠在树荫下打着盹。

“圣人言: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不如就叫陆游罢。”

看着码头边忙碌的工人,韩桢问道:“江南东路民心如何?”

老九瞪大眼睛,惊呼道:“那不成湖了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紧挨着长江,不少百姓以捕鱼为生。

钱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

江宁知府陆宰躬身道:“陛下一路舟车劳顿,城中行宫已备好,还请陛下入城歇息。”

黄巢杀的是狠,可杀的都是关中、中原的世家,那会儿江南两浙的世家门阀因长期被排除在政治文化中心之外,实力弱小,不少南方世家门阀反倒因此幸免于难。

江面之上,货船如织,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渔船。

谢鼎到底年纪大了,这一路折腾的不轻,况且他明日还要先去杭州,为韩桢打头阵。

陆宰答道:“只取了个乳名。”

这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所以才会派遣谢鼎来打头阵,恩威并济。

韩桢又问:“士绅地主呢?”

如此宽广,只需有一支精锐水师横隔江面,配合临江的城池,便能抵挡北方来敌。

韩桢打趣一句,吩咐道:“眼下正值夏收,诸位爱卿先回城,莫耽误了政务,陆卿留下,陪朕四下转一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人就是陆游的父亲,曾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因反对新法,被宋徽宗赵佶打入另册,贬官了事。

杭州。

江素衣三女难得回一趟老家,一个个神色兴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而谢鼎则在百名玄甲军的护卫下,直奔杭州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