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寻道的旅途>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我(1 / 2)

在十万士卒驻扎军阵的最远处,也是正对着帝陵门口的北方,这里才是金老将军的帐篷。

不同于大多数将领,喜欢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大军正中央,一方面彰显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方便消息的传递。

这个位置是金老将军,特意选取的位置。

当初选择这个位置,还有不少手下人,完全不懂理解金老将军,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最远的位置。

这是就连初读兵书的新手,都不会选择的偏僻位置。

消息传递慢不说,若是后方出现敌人,那就相当于是把腹地露给敌人。

可即便下属们有着种种声音,最后金老将军还是选择在这里驻扎。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里,金老将军当然有自己的理由。

金老将军虽没跟赵信靖交过手,但作为这次的对手,金老将军对于赵信靖仔细研究了一番。

赵信靖一个从最底层的士卒,以无敌之姿一步步走上大将军职位,

现在的人们提起赵信靖,他们的印象大多是,独自一人向着万人冲锋,最后冲散获胜俘虏敌军的传奇事迹。

正是这件事,奠定了赵信靖目前也是历史上最强的神眷者的地位。

这点金老将军也自愧不如,他巅峰时期也就能面对三千九百多的士卒。

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在他们金家的历代家主中,已经能排进前五。

现在年龄大了,身体素质下降,金老将军的实力下滑的严重,最多也就能达到两千左右。

可即便是这样,金老将军也远超大多数的神眷者,按理来说这份实力足以自傲。

然而对方是以一人之力,正面凿穿万人军阵的赵信靖,金老将军的实力就有些拿不上台面,他不服不行。

可以说,当初的金老将军是想过,赵信靖的前途会十分光明,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成长到让他都必须仰望的程度。

正因赵信靖的这个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前无古人,大概率也是后无来者。

这就导致了,之后的世人在谈论起赵信靖的时候,重心往往放在,他那断档般的无比强大的实力上。

浑然忘了,赵信靖武力固然天下无敌。

但一个人的实力强大,只能让他在两军阵前单挑,还有在冲锋时如一柄锋利的刀刃,划开敌人的阵型。

这种打法是有局限,赵信靖不可能只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招鲜吃遍天。

若是只靠这点,赵信靖总有失败的那一天。

换句话说,仅凭一人之勇,是绝不可能撑起,赵信靖百战百胜的战绩。

然而目前对方的战绩是百战百胜,从未有过任何的失利。

这绝对不是一句,赵信靖实力强大可以概括的事情。

相较于赵信靖的实力,他的军事实力被严重低估了。

他能一步步走上来,更多靠的是他那好学的态度,加上在军事方面的天赋。

对于兵法的灵活运用,再加上赵信靖的强大实力,这才是赵信靖能百战百胜的真正原因。

而这一回,金老将军正是要跟,熟读兵法的赵信靖交手。

不过金老将军并不担心。

因为这一次,他已经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

送进去的所有粮食,都是经过粮官的精密计算,无论赵信靖怎么省吃俭用,最多最多只能支持他们再吃三天。

三天后,赵信靖就必须面临着弹尽粮绝的状态。

而反观金老将军他们这十万军阵,拥有着帝国调用起的所有力量,百万的后勤源源不断地运送来粮食。

即便此刻粮道被断,没有了后勤补充,这里储备的粮食,也足以让十万士卒们吃上三月。

可以说,只要拖延下去,都不用金老将军出手,赵信靖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而困死在帝陵中。

至于地利:

多亏江帝多年的布置,才让赵信靖进了帝陵。

帝陵的出口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此刻有着重兵把守,确保一个虫子都飞不出去的入口。

更别说,为了防止赵信靖狗急跳墙,抛下帝陵中的士卒们,利用自己强大的实力,自己一个人悄悄地从帝陵中逃跑。

在当初帝陵建造的时刻,就在长长的通道上方,布置了大量的符咒。

这些符咒没有任何攻伐之处,唯一的作用就是检测,四千人以上的神眷者。

这个符咒原本是用来,保障皇帝的安全,用来检测刺客。

可在这个时候,正好用来检测赵信靖。

因为无论赵信靖怎么隐藏自己,他的实力都不可能低于四千。

反观他们这十万士卒,所要做的事情,也不过是老老实实的驻扎在原地,确保军阵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罢了。

至于最后的人和:

帝陵中的士卒们不过千人,即便是算上所有的苦工,不过万人。

而他们光是驻扎的军阵就有十万人,后勤更是多达百万之巨。

光从天时地利人和的纸面实力看,赵信靖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

而金老将军,最需要注意的时间,恰恰是最近两天。

要防备赵信靖,在粮食吃完之前,选择狗急跳墙直接冲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曲文武随意调动军阵,金老将军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并且不顾对方身后的家族,先剥夺了他军职的原因。

在这种关键时期,若是谁都可以因为自己的想法,而随意调动军阵。

只会让军阵的效果大打折扣,若是让军阵出了意外,最后没有吹散赵信靖的神,那他们都要死。

金老将军从来都不会小瞧赵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