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东方:崛起1522> 关于作者最近都在摸什么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作者最近都在摸什么鱼(1 / 1)

前段时间比较忙,更新跟不上,结果好不容易忙完了,依着惯性,就这么偷懒了好些日子。

当然,我也不是单纯的在偷懒,毕竟资料还是要查的。但坏就坏在看太多了。

本来弃闲就对西方的历史将信将疑,古希腊那是半点不信,古罗马倒还有些可信度,古埃及却未必是我们所想的那个古埃及,疑点太多,目前不好说。

然后就看到B站对西史的各种辨伪:什么牛顿、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之流都是虚构的,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安置从东方抄袭来的文化成果,本身只是文件夹云云。

其实很早以前本人就看到过相关论述,但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倒也没去在意。但这次就不行了,毕竟正在写小说呢,内容多少有些相关。

然后就悲剧了,大家也知道,这些讨论要是谁有决定性的证据,另一方早就销声匿迹了,偏偏就是疑点重重,反而让人头大。

有人声称我华夏早前就有“力学三大定律”相同内容的记载,并贴出了证据(弃闲当时忘了截图),牛顿所谓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个巨人是谁还有待商榷。而且,牛顿30岁以后就没什么重大发现了,但弃闲觉得这反而不算什么证据。

至于我们后来学习到的力学公式,肯定不会是他本人提出的了,毕竟当时没有“米”这个单位,关于米,即公尺:

公尺(meter)是由巴黎科学院(Paris Academy of Sciences)于1791年所制定的,当时的定义是「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千万分之一是一公尺」。为实现这个定义,一群大地测量家花了6年的时间,测量从敦刻尔克(Dunkirk)到巴塞罗那(Barcelona)之间的距离,并把这个定义做成了长度是1公尺的白金棒。但由于测量误差,这个公尺原器有0。2公厘的误差。经过许多年,公尺制度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有20个国家于1875年签订公约,并成立国际度量衡局负责相关的业务。1889年国际度量衡局改良第一代公尺原器的设计,制作了30支截面是X 形的铂铱合金棒,分赠给各会员国,来统一及推广公尺的定义。并于1927年,把保存在国际度量衡局内的改良型公尺原器,当它在0℃时,原器上两端刻线间的距离,作为国际公尺的定义。

而没有「米」就没有「千克」,显然就没有这个公式了。

这就跟前面的内容相关了,咱之前还用到了“牛”这个单位呢!

天文方面的就不说了,那个扯起来太漫长,再提一下“文艺复兴”好了,就说说绘画方面的。在“复兴”之前,西方的画作偏少儿涂鸦风,“复兴”之后真的提升很大。

比如

不好意思,发错了,那个是咱们这边宋朝楼璹的《耕作图》打谷片段(元朝摹本)。

这个才是他们的,意大利锡耶纳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安布罗乔•洛伦采蒂的作品《好政府的预言》乡村部分,打谷场景。

不过这两幅画怎么这么像?不对,也没那么像,毕竟这边还有个小茅屋。

你看我“造”好之后像不像小茅屋?

由于章节限制,发不了太多图,这里说一下,《耕作图》描绘的是我国宋代农民种植、收获、处理稻米的场景,从春耕起,然后种秧,收秧,插秧,灌溉,再到收获,经历各种繁杂的处理后,最终得到白米。

其内容之翔实,差不多能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城里人知道自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

不过,那时候欧洲人没得大米吃,恐怕也不怎么清楚这些人具体在干什么,弄个小茅屋出来好像也挺合理。

扯远了,总之,弃闲这段时间都在扒拉这些有的没的,很多对本书没甚大影响,可谓是相当不务正业。偏偏就是好奇,浪费了不少时间。

话说回今天,又看到个关于“玉米是谁带来中国的”的问题,那个up主列举的证据很清奇,他甩出了一部成书于1436年的中医药学著作《滇南本草》,并指出其中有一味药叫玉麦须、玉蜀黍。

弃闲好奇之下也就那么一搜:

顺便还看到了

好家伙,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早半个世纪!这下子弃闲是懵圈儿了。

然后弃闲就想到了同样应该来自美洲的辣椒。

弃闲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说云南地区曾经发现了野生的辣椒,跟外来品种不同,再结合我国的吃辣地图,一片深红刚好是从西南扩散一路向北再向东、向西,而原本最可能是辣椒流入地的沿海地区,反而只有浅浅的粉。

不过很可惜,有些可能的辣椒没找着,反倒冒出来一些没甚可能的玩意儿,现在真真假假彻底搞不清了——别人的不可信,咱自己的也可能出错。

叨叨这么久也算是有感而发吧,毕竟本身只是个普通人,专家们自己还弄不明白呢,咱就更没条件去辨伪了,只希望以后有更多有钱有闲的大佬去把这些弄明白了,让咱也蹭蹭结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