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都市言情>四合院:开局先打断何雨柱的手> 第280章 第三代计算机的构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0章 第三代计算机的构想(1 / 2)

“那边的人就是这样,结个婚也要打个天翻地覆才高兴。”林阳笑着摇头。

吃过晚饭,林阳到院子里上透风消食,白芷则去厨房刷碗碟。

“老公,我给你切了水果,一会儿记得吃哦。”白芷提醒道,“对了,今天我去项目组开会,高原战地急救系统的研制进展很顺利,根据你提供的配方已经试制出样品进行验证实验了。”

“太好了!”林阳高兴地说,“有了这个系统,可以大大提升我军战场救治能力,你工作一定要加油啊。”

“我会努力的!”白芷脸上露出坚定的微笑。

两个人关心地交谈几句有关项目的进展,林阳便去洗漱准备睡觉了。

白芷洗完碗碟也来到卧室,两人相拥着躺在柔软的大床上。

林阳轻轻抚摸着白芷如丝的长发,温柔地说:“辛苦你了,晚安。”

白芷在林阳怀中舒服地蜷缩着 ,抬起头在他脸颊上轻轻一吻:“老公晚安,做个好梦。”

在幸福安稳的氛围中,两人很快进入了香甜的睡眠中。

一夜好眠过后,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林阳睁开眼,看到白芷还含羞带怯地窝在自己怀中熟睡,不禁心生满足。

起床后林阳简单地洗漱吃过早饭,准备去单位继续忙碌的科研工作。而白芷也要去项目部开会,跟进高原急救系统的进展。

“老公再见,一定按时吃午饭!”临出门时白芷还不忘叮嘱道。

“知道了媳妇,你也要注意身体,午饭见!”林阳笑着与白芷在门口依依告别。

……

林阳来到办公室,开始制定新的工作计划。

现在集成电路芯片已经开始正常生产,他准备全面升级工厂里的机床设备。

林阳计划把所有机床的数控系统全部更换,使用以芯片为基础的新型数控系统,而不是继续使用老式的打孔纸带控制。

新的数控系统搭载微处理器和操作界面,可以实现更精确和方便的数字控制。

这将大大提高机床的自动化水平和加工精度。

林阳详细设计了新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他规划了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存储芯片的容量、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的操作界面。

另外,他还考虑到不同类型机床的特点,分别制定了针对铣床、车床、磨床的定制化数控系统方案。

改造计划完成后,林阳又着手准备一个新的目标——研制第三代计算机。

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关键节点,第三代计算机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前两代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可靠性高的特点。

他记得,经过前人的艰苦探索,到60年代中期,第一台第三代计算机已经诞生。

Ibm SYStEm\/360就是这一产品线的先驱。

紧随其后,cdc 6000系列、pdp系列等也进行了商业化生产。

这标志着第三代计算机技术的成熟。

有了光刻机可以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林阳认为现在条件已经成熟,可以提前研制第三代计算机。

相比一二代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运算速度可达每秒上百万次,存储容量达到千万字节级别。这将进一步推动国家计算机化进程。

为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芯片工艺,开发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输入输出系统,并进行全面测试。林阳已在脑海中构思好了详细方案。

唯一可惜的是,自己目前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计算机。或许可以找机会去参观一下,也许可以激发系统获得技术。

想了想,林阳拨通了黄部长的内线电话,说明来意后,请他提供一个参观二代计算机的机会。

黄部长虽说不知道林阳要干什么,但是欣然同意,并表示会尽快安排。

林阳挂断电话,心中默默盘算起来。

有了光刻机,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为进一步推动国家计算机化,研制第三代计算机势在必行。

……

第二天下午,黄部长亲自驱车带着林阳来到了科学院。

只见这里已排起了长龙,约有几十名科研人员正耐心等候使用计算机,许多人手里还拿着打包整齐的信息存储介质,像是打孔纸带之类。

黄部长直接找到了之前一同参观林阳工厂的几位资深院士,他们得知林阳的来意后都热情欢迎,连声称赞林阳的计算机研究前景无量,一定会使国家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说着,几位院士便亲自带着林阳和黄部长参观起第二代计算机来。

仅仅通过机房的正门,就能听到\"唧唧\"的运行声从里面传出,夹杂着操作员按动开关的声音。

林阳跟着几位院士走进宽敞的机房,只见房间中央占据一大片空间的,是一台巨大的机械体——第二代电子管计算机。

这台 计算机足有几米长宽,机身布满了指示灯和各种开关按钮,正中央是一块巨大的操作面板,上面密布着各色连接线和显示屏。计算机的两侧连 接着大量的磁带机、磁鼓存储设备,像极了一座小型的机房。更令林阳印象深刻的是计算机顶部冒出的一根高大通风管道,有力地输送出机内热量。

几位院士一一为林阳介绍起这台电子计算机的性能参数来,它使用了大量电子管作为运算芯片,每秒运算速度可达10万次,内存储容已达5mb级别。

这还是当初毛熊援助建设的。

但是运算过程耗电、发热非常大,必须耗费巨资建造专门的机房,配置精密的供电、制冷设备,运维成本极其高昂。

林阳在几位院士的讲解中感受到了第二代计算机在运算能力上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但是体积庞大、能耗高企的问题依然明显。这更坚定了他要尽快实现第三代计算机研制的决心。

在院士的许可下,林阳走到计算机跟前,轻轻抚摸过它青灰色的金属外壳。手掌下能感受到隐隐的震动和热量传导。

就在触碰的一刹那,林阳脑海中蓦地响起了熟悉的系统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接触二代计算机。】

【恭喜宿主获得计算机工程相关技术……】

【叮!授予相关硬件结构、电路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等全面知识,请接收。】

随即,大量计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