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风流大宋> 第133章 再拒风骨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再拒风骨传(2 / 3)

名义而来,自然是受到了菱川书院上下极隆重的欢迎。

这次过来,就连秦刚也大为惊异,书院的规模扩大了很多。原来竟是书院名气大涨之后,原本两边的人家主动将房产捐赠了出来,一方面可让自己家里子弟得以免费入学,另一方面也是能在乡里赚足了口碑名气。

真正让书院得到重大改观的,便是在别处极少见到的各种教学器具,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却是辛第迦不远万里从大食甚至更远的地方采购而来的奇怪机械,供格致班的学生进行研究使用。

这都是秦刚当初把天醇酒的专营权签给辛第迦时附加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阿拉伯人由于垄断了东西方的航海贸易,的确也在科技机械领域有了许多独有的领先发展,是身处此时科学技术之巅的大宋所缺乏的。

比如说螺纹机,已经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应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了,但是中国实际上要等到明清时才陆续传入。而这种机器经格致班的学生研究后,很快就发现了它在密封、固定、以及精密控制方面的各种功能与应用优势。

还有些技术,虽然中国早已诞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就像金属拉丝机,一下子改变了过去手工匠人单人手拉的模式,而是通过大型的机械,可以借助于畜力、水力,一次处理大量的金属线材的加工。

再后面,便是秦刚的小九九了。毕竟有许多现代物理学与机械原理带来的科技革新,如果全部都从他一个人的口中讲出,还是过于匪夷所思了。但是,通过辛第迦的这些古怪设备,再加上格致班学生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创新,也就可以借助于此,逐一地出现并实现真正的革新推动。

格致班的另一大创新,便是师生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一开始是由于受制于师资缺乏,便在秦刚所提倡的“师生共同成长”思路指导下,让学习速度快、感悟能力强的同学转而去带动其他的学生,进而让先期优秀的学生,直接来教导后期入学的学生,而在乔襄文的推动下,这些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助教的身份,还能在书院里单领一份薪金。

进而,在与秦刚的书信商议中,菱川书院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所学习、所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相关成就而申请评定为专业、专家与大家三个级别的学员。

所有的学员中,最出名的就算是来自于神居村的赵五了 。

他虽然每隔一个月才来书院呆半个月,但是他对于各类机械的原理研究、以及深化应用的悟性却是其他人所难以比拟的:

常常是这个月来研究了某个技术,下个月回村里便进行了实践上的应用与检验,再下个月过来又是一项新的突破与发明,他是率先获评机械类专业级学员,又是第一个获评机械类专家级学员的,新来的学生都非常钦佩地叫他“小五夫子”。

秦观对于菱川书院的现状发展非常地惊讶,不仅仅是整体规模的庞大,更是对于书院中格致学的整体研究氛围、成果表现以及学生的能力与状态发出由衷的赞叹。

“孙莘老以生前,常言之凿凿地说,菱川书院在僖老兄手上,定能将其祖父之名发扬广大,当时在座之人都以为是随口笑谈,今日一见,莘老之言,倒是言中了啊!”秦观笑着对乔襄文说道。这孙觉是乔襄文祖父乔竦最为出色的弟子。

乔襄文赶紧道:“书院能有今日之景,还是多亏了徐之的功劳。不论是这格致学的启蒙,还是之后书院的各方捐赠,包括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学,冲着他的名字而来的,至少占了八成。而且他提议我们办的格致学刊,现在可是连那苏相公也是每月亲自撰文以资,哎呀!实在是荣之幸之啊!”

特意赶来的邹放也在一旁对秦刚表示由衷地赞赏。

秦观看着已经被学生拉过去进行热烈交流的爱徒,在出发之前由于再次被贬而带来的那丝不快,也在此时几乎烟消云散了,他便对此两位好友说道:

“不瞒二位,今天出发之前,秦观与徐之同时接到了朝廷追发过来的诏令,吾因宵小中伤,已免去杭州签判之职,继续南贬为处州监酒税,而徐之却因许城平贼有功,擢升通直郎,回京任用。”

这样的消息听来,的确是一惊一喜,倒也一时之间让乔邹二人不知如何表示。

秦观接着说道:“秦观之仕途到此也就罢了,本想徐之还能有重用之机会也算是一件幸事,只是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他再次拒诏,定要随我南下处州。”秦观的言语中半是惋惜,半是自豪,“所以,秦观这一生,便有了两大幸事,一幸拜得苏大学士师,二幸便是收得徐之为徒。来之前,我还为徐之的拒不奉诏而耿耿于怀,而现在来此所闻所见,秦观算是明白了,以徐之的眼界、胸怀,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通直郎所能束缚得住的!”

“宣德说的甚是,正如我想讲之言!徐之不奉迎权贵的风骨,乃是吾辈之楷模,也将是我菱川书院众学子之楷模!”乔襄文兴奋地说道。

“一心求学报师恩,两度拒诏蔑权臣。如此文坛之佳话,我等以身处同时观得而为荣。反观京城一帮宵小,注定也会在此事上蒙羞,而为士林耻笑。”邹放则摇首而笑言。

宣赞舍人在高邮又拖延了数日,却是一直无法再找到机会向秦刚劝说接下旨意,去求助于毛滂时,后者也是一副爱莫能助的反应。横竖没有办法,也就只能回京复命去了。

如此这般,秦刚与老师在高邮也能多待几天,才开始准备南下的行程准备。

秦观这边,戚老太太看到庄内情况一切均好,决定还是与儿子一同前往处州,好在此时朝华还能跟在身边照应。

而庄上有一名叫滕贵的老人,早年曾因其叔父秦定在会稽为官时侍奉多年,此时听闻秦观要去南方,便道自己熟悉两浙的风土人情以及气候条件,自告奋勇要去随侍左右。

目前庄上的经济条件已经相当富足,于是按秦察的意思在附近村中专门又各买了两男两女的奴婢随行,一共八人。

综合考虑秦观此去,极有可能是仕途的下坡路,面对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