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综影视之魔修被雷劈后穿成恋爱脑> 第42章 甄嬛传-宜修 31安娜一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甄嬛传-宜修 31安娜一世(1 / 2)

对于准噶尔和草原人的老熟人老毛来说最近隔壁的土地成了丰朝女皇的地盘,这消息可真是足够劲爆了。

朝中为此议论纷纷,女皇安娜自知晓丰朝女皇的事迹以后野心更是膨胀。

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土争权夺势了,自己也想扩张领土。

在这位疯狂的村妇铁血手腕下,老毛最近在边境有些蠢蠢欲动。

同样的女皇,同样的铁血弑杀,不过安娜女皇不似玄初女皇一样热衷开疆扩土,而是热衷于收拾当地贵族。

当然玄初杀的人比她多得多得多就是。

这位老毛嘴里的村妇,杀得贵族血流成河,老毛启用锦衣卫第一人,成功的让老毛众议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次派兵在黑江流域挑衅也是第一时间被丰朝驻军察觉。

看着这些长得人高马大的大笨熊一样的老毛,驻军心里也是蠢蠢欲动,也是好久都没有活动过了,这炮台都要生锈了。

正好最近女皇在内地花钱的地方多,也没想着要打到老毛的老巢去。

只把这些人一路剿灭,占领了贝加尔湖一带,毛子这次伤亡惨重,远在首都的安娜女皇也是心有戚戚。

这次战败也让这位女皇离下台更近了一步。

往常在家里搅风搅雨就罢了,这次战败丰朝要求赔偿白银和土地简直让人心碎。

老毛子领土自伊凡以后是大得出奇,可是这次战败被要走的贝加尔湖一带也是让人肉疼的。

丰朝有最先进的武器,态度很是强硬,谈判的几位更是寸步不让,其中的武力值天花板更是让老毛目瞪口呆。

好吧武力值天花板就是夏冬春,这次她做为大将军和议政大臣的保镖队长参加此次割地赔款会议。

好几个都是老熟人了,她女儿秋儿小小年纪也是个高手了,被毛子看了还以为是来镀金的呢。

想到娘娘把如此重要事交给自己,夏冬春激动得睡不着觉,以后世人提起这次会议岂不是还有我夏冬春的名字?

托了娘娘的福自己带着小姐妹出了皇宫,后来又把家人接到身边。

这次一定要誓死保卫将军和诸位大人。

其实夏冬春也是想多了,毛子没那个胆子,国内一直动荡这次战败更是士气大减,短时间是没什么心气再开战了。

这次谈判因为有丰朝的超远距离大炮顺利进行,历时一个多月。

玄丰八年,丰朝老毛重新划定国界,老毛把贝加尔湖畔一带给了丰朝,又赔了丰朝二千万两白银。

这一波丰朝赢了,得了土地又赚了一笔银子。

丰朝拿着这笔意外之财又充入国库,把兜底的钱留好,又拨了一笔给军部,是时候把周边的海盗收拾一下了。

什么?你说不是海盗?不知道啊,女皇说是就是吧。

丰朝水师准备开到小日子的那天很多百姓都在岸边围观,女皇陛下要派人去打海盗了,丰朝人以后出海就更安全了。

百姓们很单纯,不知道女皇陛下其实看上人家的地盘和人家地底下的银子。

其实还有他们的女人。

现在丰朝日子好过了,分的土地多了,朝廷推广良种作物产量比以前高得多。

女性普遍练武身体也比以前好了,再加上女皇一直致力于底层医学知识传播,大家对生育的热情又高涨了起来。

就是男女比例还是因为前朝遗留问题有些失衡,所以女皇想要更多的子民,也要动脑筋的了。

这次去小日子再顺利不过了,水师乘坐蒸汽船带着几门炮弹到了地方,随便轰了几下就把这些人吓破了胆子。

登陆之后一路打一路杀,打到最后小日子都开始溃散而逃,号称圣德太子转世的樱町天皇看毫无转圜之地已经切腹自尽了。

很快有人请示将军。

“将军,您看,这些俘虏?”

“都带回去,女皇陛下说了,拉回去修水利修路,不许浪费了”

贵族和俘虏带走,当地的百姓们都留下,解放的女性也都统一接受女校再教育。

这边的日子被打得投降,那边的朝省也是心有戚戚,打了他们可就不能打我们了哦。

女皇陛下觉得都是顺手的事,所以把他们也一锅烩了了,丰朝的军队入朝如无人之境,短短几天就把这片土地拿下。

弯省巡抚原本见旧主被灭就在家装起了缩头乌龟,这下子是彻底坐不住了。

见几个海上的老邻居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还没等女皇大军登陆就识趣的降了。

这下好了,又都是丰朝的领土了。

玄丰九年朝省日省台省正式入丰朝,建立行省,从此受丰朝统治。

女皇登基杀伐九年,丰朝又重新开始休养生息。

丰朝的大喜事,玄初给下头的百姓发了不少福利。

这次的功臣们也都论功行赏,勋章名录把这些人忽悠得一副还要再为女皇征战一百年的样子。

大忽悠加画饼大事玄初就这样停下了脚步,致力于发展工业农业。

各地如何种规划植经济作物,建立工厂和改革生产都一一上日程了。

期间有不少发明家涌现,纺织,食品行业,重工业也开始发展迅猛。

各地区各部门都想争夺一个虚无缥缈的傀儡勋章,哦,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发展,肝脑涂地。

最让玄初觉得惊喜的地方就是藏省,那里近几年发展得不错,各种珍贵的药材涌入内地。

很多内地的商人都在当地租了铺子开始做生意了,人多人气旺,慢慢的这块地方也被盘活了。

因滞留当地的内地人开始增多,许多人开始和内地人通婚了,当地的百姓也有越来越多的考上内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