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9章 小王结婚(上)(2 / 2)

“走了走了,以后慢慢摸吧,先把彩电搞回去。”李建昆拍掉他在车内四处抚摸的手。

两人刚离开,停在马路牙子旁的大奔,便引来“大部队”的围观。

这是海淀最大的一家商场,商品也最齐全,两人刚进门,便看见有一个区域人满为患,密密麻麻的人扑向柜台,拿着钱和券的手伸得老长,像极了李建昆印象中几个恐怖片里的场景——

一群人陷入某个绝境,灾祸降临时期盼救援。

“卖啥的?”李建昆好奇问。

“咖啡。”

小王解释说,咖啡现在成为了最紧俏的饮品,条件稍好的人家,客人登门都要上咖啡,首都还开了好些家听歌的音乐场所,人们光顾时也总会点杯咖啡。

这里售卖的咖啡全靠抢,晚点就没了。

“能喝惯?”李建昆略显无语,咖啡这玩意儿,两辈子他还没怎么喝习惯。

“难喝的要死!”小王吐槽,然后又说,“不过这重要吗?都在赶这个时髦,我也囤了一大堆,结婚、后面春节,要是不上咖啡,客人怕是以为我小气。”

李建昆暗叹口气。

卖家电的区域也在一楼,估计是整个商场内人最多的区域,乌泱泱一片,走路全靠挤,那一个个“蓝袄子”望向柜台内的眼神,无一不透露着炽热。

李建昆本以为多半人只是过个眼瘾,靠近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周围十有八九的人还真带着钱。

“看到了吧,以前金贵到不敢指望的物件儿,现在马路上随便拉个人好像都能买。”小王说。

李建昆环顾四周,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不差钱的主儿,脑子里忽地冒出一个词儿——浪潮式消费。

或者叫攀比式消费。

这年头,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还是差不多的,你敢掏干老底,甚至借钱买,我凭啥不敢?

人们都比起来了。

从经济的角度讲,自然是件好事。

可是,李建昆也看到那种劳动人民身上的纯真和质朴,在慢慢流失。

“建昆,这边!”小王挤到一个售卖电冰箱的区域。

李建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几台摆放在一起的立式双开门冰箱,款式一样,冰箱上有品牌标识——清溪牌。

对于这款冰箱他自然不陌生,娘娘庙的四合院里有一台。

“你和我爸的成果。”小王嘿嘿笑道,遂扯住一名爱答不理的售货员问,“同志,清溪牌电冰箱卖得怎么样?”

“废话!你有券没券,没券别挤!”

小王扭头看李建昆一眼,眉飞色舞。他肯定不缺冰箱用。

许多老百姓买这些家电,钱还不是问题,主要是缺券。专用券的数量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流通到黑市,一张券的价格或许能达到商品本身的一半。

“你赶紧搞电视吧,我看快卖光了。”李建昆说。

“他敢!我有预约的!”

话是这么说,小王也不敢确定,火速杀往卖彩电的地方,他的结婚三大件,只差一台彩电,没有还真不行,风俗到这儿了。

早些年的结婚三大件,也称老三件,分别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现在在大城市里,不太行得通了。

变成新三件:彩电、电冰箱和洗衣机。

结婚能配齐这三件,那才叫正儿八经有排场,男方女方家里都有面儿,亲朋好友和左邻右里保管要高看一眼。

他们老王家自然不能丢这个份儿。

“你叫刘胜利?”售货员拿着他递过去的预约券和工作证,眼神狐疑。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变白了点不行啊。”

小王一巴掌拍在柜台上,气势十足,貌似是某种经验技巧。

PS:这几天更新会有点不稳定,要出远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