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游戏竞技>大明:我穿越成了太祖画像> 第202章 抱着金饭碗要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抱着金饭碗要钱(1 / 2)

“行了行了,别夸了。”

“唾沫星子都吐咱画像上了!”

“能不能沉稳点。”

坐在椅子上的李晨看着一脸激动的朱由检,很是嫌弃地摆摆手。

都说了要沉稳!

要做到泰山炸了都能面不改色。

一点城府没有。

“没事,都是自家人看见了不丢人。”

“乖乖...这还只是罚款。”

“太祖觉得他们能拉多少银子过来?”

“我这都有点不敢想了。”

朱由检却是丝毫不在意。

掰着手指头,一副不太敢算下去的摸样。

除去罚款,这盐引和配额的交易才是大头啊!

“陛下,他们肯定会倾其全力的。”

“毕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光是盐引就能再收四千万的现金。”

“至于配合...估计每家都不会少于千万。”

“当然了,这钱收进来后短时间内他们肯定没钱了。”

“得等到盐卖出去后才能形成利益。”

朱聿键见朱由检一副快笑傻了的模样,忍不住又刺激了他一番。

而这话说完,朱由检果不其然又是倒吸一口气。

罚款六千五百万,盐引四千万,再加上平均每家一千万的配额。

那就是两万万三千五百万两!

嘶!

朱由检捂着胸口,整个人都傻了!

我大明朝原来这么有钱的吗?

“太祖,这是真的吗?”

“我大明真的有这么多银子?”

“这...”

朱由检呆了好久,最终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看向了太祖。

要知道,在他刚登基的时候。

大明朝一年的税收才区区五百万两。

而现在...

光是这十三家盐商就能搞出这么多钱?

那整个大明又该多富有啊!

“呵,别惊讶。”

“这大明朝可远比你想的要富有的多。”

“咱就告诉你们吧,在咱的估算下,大明每年的赋税潜力应该都在两万万五千万两左右。”

“别觉得夸张。”

“此时虽然是明末,但在农村地区已经是人家多楼上架楼,未尝有无楼之屋也。计一室之居,可抵二三室,而犹无尺寸隙地。”

“早在嘉靖时期,边缘地区的甘州城内楼房都有二三层。”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明朝的城市化速度非常高!”

“这么说吧,就现在,崇祯年,大明朝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要知道两百年后西方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也才勉强达到这个数字。”

“除去这个以外,大明朝民营铁产量达到了二十万吨,两百年后的日不落帝国也才八万吨。”

“光山西的潞安府就有绸机13000余张,而清朝发展最高峰的道光时期,苏州那边绸机也才12000部。”

“所以那些外部蛮子说我大明朝人人穿丝绸并非谣言。”

李晨翘着腿,笑呵呵的把一项项数据说了出来。

大明朝可不穷,穷的只是你这个皇上而已。

要不然为什么后世那么嫌弃螨清。

就大明朝这发展速度,要正常走下去那绝对是全球的灯塔!

见朱由检还有些愣,李晨背着手又继续说道。

“再说说银子,都以为大明朝没银子?”

“笑话。”

“从明初到万历这七十年间,由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大概在五万万两左右,平均每年七百万两。”

“而螨清花了近三百年才勉强从海外赚到这么多。”

“这还仅仅是海外,要是把前面几代朝廷积累在民间的财富都算上,大明朝明间的白银数量接近十五万万两。”

“现在能明白咱为何必须要收取这商税了吧。”

“就不说这雪花盐,正常情况下大明朝的盐税应该在每年四千万两,榷茶收入至少两千万两,榷酒一项三千万两。”

“税契一年三百万,市舶税一年一千万,坐商税最低一千万。”

“还有大头的农业税。”

“你哥天启帝手下有个叫董应举的搞了一个买地屯田。”

“虽然规模比较小,但也可以估算一下。”

“若是能推广到全天下,大明朝十八万亩耕田,七分在民三分上税。”

“光这一块所获得的粮食折算成银子就能接近两万万两。”

“当然了,这方法最终没能推广下去,但也是咱们后面要做的。”

“所以大明朝虽然是个烂摊子,但那也是黄金白银堆砌而成的烂摊子。”

“只要理顺了,什么狗屁旱灾都无法让如此富裕的帝国走向毁灭。”

“说直白点,你这皇帝当真是拿着金碗在要饭。”

“就那后金鞑子...大明朝能拿钱砸死他!”

“想和大明朝掰手腕,他也配?。”

李晨也是越说越激动!

忍不住站起来挥起了手臂。

越是了解大明,就越能察觉到大明朝腐朽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生机!

钱!

人!

粮!

要什么要什么!

只能说老朱家祖传的不会理财。

连大宋都能搞来那么多钱,大明朝又岂能弱了?

从这十三盐商就能看出,天下间的财富怕是都入了商人的口袋。

而现在李晨要做的就是打开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