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六十八章 视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八章 视察(2 / 2)

,签订了契书。采取类似都曲院里扑买酒曲一样的法子。由商贾们通过竞标的方式,来出钱参与到一些技术的研发、应用之中。等到这些技术研发完成,这些商贾就可以优先获得相关技术。同时他们还获得了这个技术相关的市场准入门槛。于是,专一制造军器局,没用国家一个铜板,就养了上千名工匠、官吏,来专门做相关研究。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神奇的是随后的那些操作。在宫中的指挥下,将作监、内侍省的很多有司,一个个被裁撤或者减员。特别是东西窑务,几乎就被对半砍——只有负责御用精瓷的窑工才会被留任。偏生,这样的事情,没有引起任何动荡。一切都是在有条不紊之中渡过。被裁撤的工匠,甚至是高兴的——他们去商贾那边做工,工钱比给赵官家打工高了好多,还不用被上官克扣工钱。也就只有那些,没了油水的官吏,会埋怨几句。但,谁会管这些败犬的哀嚎呢?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沈括就惊讶的发现了。裁撤了一半以上雇工和官吏的东西窑务,依旧可以满足宫中和有司用度。而剩下来的经费,则被用来向相关商贾采购宫中和有司需要的各种瓷器。最后将作监一算账——支出比过去,减少了两三成!赢麻了!更夸张的是,经过这些操作后,现在,专一制造军器局的经费,有大约两成左右,是商贾们缴纳的各种费用。同时,这些商贾们兴建的作坊、场务,则成为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延伸。好多琐事、零件,现在都可以交给这些商贾去办。专一制造军器局,只需要负责最核心的那些工序就可以了。这相当于给专一制造军器局插上了一对翅膀。各种军械的产量,不断增加。像是铁甲、克敌弓、蹄铁一类大批量需求的军需物资,今年已经实现了三连涨。比如这个月克敌弓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三百余。铁甲的产量,更是达到了两百余副。已经完全赶上了军器监的产量了。而专一制造军器局的规模和雇工人数,却并未扩大。这在沈括眼中,简直就是魔术!裁减工匠、削减机构,这是大宋历代官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现在,这个事情被官家办成了。并且丝毫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秩序,宫中也好,朝廷也罢,该有的东西依旧有,该做的事情也依旧有人做。还赚一大波民心!实在是了不起!赵煦轻笑两声,道:“朕接下来,要对将作监的东西八作进行裁撤……”“东西八作,雇工数千,什么都干,偏生人浮于事!”他摇摇头,道:“这样不好!”说着,赵煦就看向了吕大防,道:“吕爱卿,朕打算让卿来兼任将作监,主持对东西八作的裁撤事宜,卿意下如何?”吕大防当即拜道:“臣谨奉旨意!”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也是他擅长的事情。在成都的时候,吕大防就主持了对成都都作院以及成都绫锦院的改革。裁撤了大量不必要的部门,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岗位,同时还让成都都作院和绫锦院的效率大大提高。赵煦点点头,道:“东西八作,以后只管宫阙修葺、园林维护便好了。”“至于剩下的事情,向民间采购就好了!”东西八作,是将作监下最大的机构。同时也是维护皇室宫殿、园林并主持皇室宫阙营建的机构。东西八作里,能工巧匠无数,他们营造的宫阙、园林,完全符合赵官家们审美。唯一的是——太臃肿了,管的也太多了。这个庞大的机构,和其他皇室机构一样,就是一条衔尾蛇。它不仅仅负责修葺、营造。还负责着整个生态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制造。比如说漆料、泥料,明明可以对外采购。可它偏不!偏生要自己制造,自己使用。这样一来,虽然质量得到了保证,却凭空增加了一笔巨大的开支。在现代留学过后的赵煦,可不会再惯着这种行为。所以,在对东西窑务牛刀小试,积累了经验后,就要对这个机构下刀子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够了。剩下的其他事情,交给市场。事实已经证明,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皇室自己来生产。比如说东西窑务裁撤了一半后,虽然东西窑务都失去了大批量生产一般性商品瓷的能力。宫中的女官、内臣以及三省六部、在京诸司官吏所用的瓷器,从此都是市场采购。可是,最后算账算下来。市场采购远比自己生产要划算的多。至于质量?老实说,这种商品瓷,一直是大量损耗的。质量差一点,好一点,无关紧要。说着,赵煦就看向沈括:“卿可与吕卿多多走动。”“将东西窑务裁撤后,专一制造军器局主持的瓷器采购买扑相关条贯,与吕卿好好介绍介绍。”“诺!”沈括恭身领命。吕大防也上前拜道:“臣领旨!”便对沈括拱了拱手:“还请沈提举多多指教。”老实说,其实吕大防不大喜欢沈括。因为他一直觉得沈括这个人人品有问题。但是,如今沈括是官家身边亲信。也是给官家主持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大臣,这就是皇家近臣了。坊间一直有传说,将来的四入头,可能就要加一个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了。沈括还了一礼:“不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