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大秦帝国III:金戈铁马> 第五节 冬战河内 狂飙拔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节 冬战河内 狂飙拔城(3 / 7)

是想不出个头绪,竟狠狠骂了一通:“直娘贼!你做肉头,我便狠打!等你撞上来再说!鸟!”

白起立即传下将令,要三路铁骑依旧埋伏渡口要隘,却自率五千精锐骑兵直飞步军大营督战,要在魏军到达前尽可能多的占领城池。

蒙骜、山甲的五万步军原是集中一路攻城,已经拿下了安邑、蒲坂两城。白起到达,立即下令将步军分为三路横推向东,但见城池便攻,务求速决!蒙骜山甲大是振奋,立即以大型器械为轴心兵分三路,沿着大河隆隆压向东方。

战国之世,楚魏两国城池最多,楚国将近三百城,魏国两百城左右。其他大国都在百城以内,齐国七十余城,秦国八十余城,赵国六十余城,韩国六十余城,燕国五十余城。楚国城多,是因为吞并了吴越两个大国、数十个山地邦国与成百个山地水乡部族。山居部族多有城堡,寻常都举族居住在各种大小城堡之中,夺取城堡,实际上便是占据了邦国或部族的中心地带。几百年吞地灭国,楚国城池之多便居天下之冠。魏国则是由于崛起最早,逐渐吞并了最富庶的大河两岸平原。河内河外,本来便是诸侯林立之地。小诸侯但有数十里地面,便有两三座城邑,人口几乎全部住在城中。魏国占领之后,设郡设县,渐渐化为统一郡县制,大大小小的城池便做了县府郡府,或做了贵族封地的领主城邑。

这种城邑是财富集中地,守军却很少,官府只有捕拿盗贼的郡县守卒与官员护卫兵士,大城也最多不过三五百兵卒而已。贵族大臣的封地,法度不允许有私家兵卒,最多也只是数百户本族护邑精壮而已,且不能公然成军,只能有事应急。河内城池大大小小六十余座,除了安邑曾经是魏国都城而驻有三千兵马之外,其余城池几乎都是少量的非战兵卒。

寻常城邑不驻军,原是天下通例。城皆驻军,军兵便会多如牛毛,任你如何富庶的邦国,也是不堪重负。惟其如此,除了关防要塞渡口等兵家必争之地,一国大军集中驻防集中作战,便也是自古通则。哪里有敌情,大军便立即赶赴哪里,这便是兵无常地的道理。若有险情而大军不能赶到,便意味着遇险地区必定沦陷!毕竟,寻常庶民是根本无法对抗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强大军队的。

魏军迟迟没有赶到,河内便成了没有对手的战场。

秦军首攻安邑。几百座大礟与上万张强弩,在城下架排得黑压压密匝匝一望无边。冲车云梯望楼,山一般层叠矗立。两万攻城甲士大阵列开,黑色盾牌森森闪光!仅是这一番前所未有的气势,便令安邑城头的三千守军惊骇失色。及至战鼓如雷号角长鸣,大石巨矢便如暴风骤雨般倾泻到女墙箭楼,冲车便隆隆猛撞城门。片刻之间,箭楼轰然倒塌,城门轰然碎裂!竟是不到一个时辰,秦军便山呼海啸般涌进了这座河内最大的城堡。

再攻蒲坂。秦军的黑色方阵刚刚列成,城头便挂出了一副巨大的白布,城头便有一人嘶声高喊:“我是蒲坂令!秦军无伤庶民,蒲坂愿意降秦——!”高高望楼上的蒙骜大喊一声:“准你投降!官员军卒全数出城!秦军不犯庶民——!”

如此两城一下,相临城邑竟是望风归降。秦军步兵竟是昼夜兼程地行军赶路,只是忙着接收城池。不消旬日,便“夺下”河内西部三十余城。善后接收的,是魏冄的文官部伍与牛车大队,进得一城,便立即清点府库,将存储财货连同降官,一同装车运回咸阳;然后便是大体清点民户,立即划定连坐闾里,恢复市易等等。如此等等,竟是马不停蹄也难以跟上大军攻占的速度。魏冄又气又笑,竟是不断笑骂:“直娘贼!这个老魏嗣也忒他娘豆腐,老夫紧吃都来不及!”

情急之下,魏冄只有飞书咸阳告急。宣太后一看,便对秦昭王咯咯笑道:“这白起啊,直是一只恶狼进了羊群。你看看,得想个法子了。”秦昭王少年心性,高兴得拍案便起:“我到河内去,如此一大块肥肉,不信咥不下去!”宣太后笑道:“也行,去历练一番也好。只是此事不能让白起知道,免得他分心呢。”

秦昭王做事快捷,连夜下令:征发关中全部牛车,每县三百辆,限期三日赶到函谷关集结!然后化名公子季,带着一百名文吏与一个百人铁骑队立即快马东进,秘密赶到河内与魏冄会合。魏冄精神大振,立即将这一百名文武兼通的快马吏员分派到前军接收城邑,将后面赶来的几千辆牛车编队,星夜运输各府库财货。一时之间,河内大道上牛车络绎不绝烟尘弥天而起,魏国百余年在河内积累的不计其数的财富,便随着滚滚车轮源源不断地流入了秦国。道边魏人看得心头滴血,却也只有仰天长叹。没有几日,便有一首童谣在河内流传开来:

童谣传到一个随从文吏耳中,他便唱给了秦昭王。秦昭王却是天赋聪颖,将童谣念叨几遍便笑了:“好!魏人将此战看作报应,便免了大仇大恨,看来这河东郡竟是到手了。”文吏恍然笑道:“啊,明白也!吴起当年夺秦国河西,富了魏国。白起今日夺魏国河东,富了秦国?”秦昭王悠然一笑:“此乃天地玄机,不许泄露,让他们唱去吧。”

便在这万千车轮的烟尘弥漫中,魏国的三路大军北上了。

魏襄王怪异幽闭,在位二十三年,竟一直没有设上将军,也是战国一奇。因了这个缘故,魏国的统兵将领便都直接受命于国王,互不统属。这次北上救援,也没有指命主将,而是各自调兵三路驰援。三将之中,晋鄙资历最老且以忠心耿耿闻名,然才能却是平平。新垣衍年轻善战,却是资历甚浅,唯一的一次河外大战还是大败而归,若不是深得丞相魏齐赏识,便是死罪难免。公孙喜出身世家大族,与魏齐家族有世交情谊,便做了睢水将军,却没有打过一次大仗。然无论如何,三人临危受命,还都是极想打好这一仗的。但诸般隆重仪典接踵而来,三将竟是无暇在一起聚商方略,离开大梁之日,草草说得几句,也只是商定了各自渡口与渡河后的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