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大秦帝国III:金戈铁马> 第五节 战地风雪 大将之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节 战地风雪 大将之心(2 / 4)

前。少年终于承认了自己是齐湣王田地的儿子,叫田法章,末了却只一句话:“王族多难。法章愿永远为太史园仆,不愿为王。”一旦证实王子之身,太史嬓也不着急,只每日给少年法章讲述田氏齐国的历史,反复申明:王者只要恪守君道,勤谨治国,民众自然拥戴,便不会落到父王田地那般下场。太史嬓又将貂勃秘密请进府中,对少年法章讲述目下齐国民意与抗燕大势。田法章少年聪颖,终于默默点头了,却期期艾艾地说了一句:“法章但,得为君,须,须立史缇姐姐,为后。否则,法章不王!”

太史嬓顿时惊讶了,一双老眼对小女儿射出凌厉的光芒。

“禀报父亲,女儿已经与法章做了夫妻。”十六岁的女儿竟是一脸坦然。“罢了罢了!”太史嬓点着竹杖满脸胀红,“女不娶媒而自嫁,非我之女也!徒然令人汗颜!你便去吧,老夫终身不再见你也。”少女史缇却没有说话,只对老父深深一躬,便拉着田法章去了。貂勃却是哈哈大笑:“老太史何其迂阔也!王得一贤后,国得一贤丈,岂非大幸也?岂有汗颜之理?立王之日,末将再来专程恭贺!”便车马辚辚地拥着一对少年去了。一月之后,貂勃率莒城军民简朴而隆重地拥立田法章为齐王,这便是齐襄王。消息传开,齐人精神大振,临淄的旧臣子与一般遗老遗少便悄悄地以各种名目出城逃往莒城,投奔新齐王去了。

然则,乐毅却并没有惊慌失措。战国之世,王权号召力已经远远不如春秋之世那般神圣,说到底,已经能在各国自由迁徙的庶民百姓还是注重实实在在的生计。哪一国稳定康宁,便往哪一国迁徙。秦国变法之后,将三晋穷苦百姓吸过去了三百余万,便是明证。秦国大军夺取魏国河内郡,夺取楚国南郡,魏人楚人都没有反抗,因由何在?还不是秦国新法的威力?还不是与民土地彻底废除隶农制的威力?燕国法令虽不如秦国那般彻底,可比齐湣王的苛虐暴政却是宽厚得人多了,若持久行之,如何不能化齐入燕?莒城虽王,然貂勃却并非力挽狂澜之大才,并没有一套收复齐国人心的法令颁布,而只是忙着备战守城。以此观之,莒城不足虑也,新齐王不足虑也。莒城貂勃一班人预料,立王之后燕军必然猛攻!乐毅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对立王视而不见,对莒城依旧围而不攻。他坚信,齐国这班糜烂老贵族一到莒城,莒城便会陷入争权夺利的龌龊之中,原本职爵低微的貂勃未必能稳定局面,若混乱加剧,貂勃被陷害亦未可知;若燕军攻城,反倒是给了貂勃一个收拾局面的机会,何如宽缓围困,且待他自乱阵脚。即墨,只有这个即墨,才是真正的威胁。这是乐毅的直觉,也是血战的警觉。一支仓促拼凑的民军,能与辽东精锐血战五次仍然矗立不倒,田单之才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战时危局竟都被田单一一化解。从初期的潮涌难民,到难民成军,到兵器甲胄,到守城之法,到城中管制,到堆积如山的尸骨与可能引发的瘟疫等等等等。乐毅善兵,深知这其中任何一个难题,都不是寻常将领所能妥善解决的,解决这些难题,非但需要兵家才能,更需要理民才干与非凡的冷静、胆识与谋略。所有这些,看来在这个田单身上都神奇地汇聚到了一起。

即墨之可畏,正在于有如此一个突兀涌现的柱石人物。

目下冬天到了,这对战时大军又是一个严酷考验。即墨孤城,仅仅是寒衣不足已经够难了,再加上粮草不济,田单还能有何神奇呢?那封劝降书简能否打动这个非同寻常的无名人物呢?但为名士能才,总是要审时度势而为之,以田单之能,莫非当真做那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愚忠烈士?不,不会。

“禀报上将军,即墨特使到。”中军司马大步跨进幕府。

乐毅恍然转身:“快!请进来。”

一个身材伟岸的军吏随着中军司马大步走了进来,从怀中皮袋内抽出一支粗大的铜管双手捧起:“末将连仲,奉田单将军之命送来回书。”乐毅接过铜管,启去泥封,打开管盖,抽出一卷羊皮纸展开,便见一篇劲健字迹赫然入目:

<i>田单顿首:上将军之书洞察时势,令人感佩!齐王昏聩暴虐,上将军合纵攻齐,以复当年齐军入燕之大恨,田单亦无可非议也。然则,燕军已下齐国七十余城,灭大军六十余万,掳掠财货如山海之巨,致使齐国府库皆空,齐人死伤无算。当此之时,上将军已是功业彪炳,却不思进退,意欲彻底化齐入燕,单窃以为失之错谋也。田齐乃百余年大国,历经桓公威王宣王三次变法,国本业已稳固,虽有田地昏暴失政,然终究只十七年,国人念齐之心尚存。王蠋死节、莒城立王、燕官辞爵,上将军宁不思之所以然乎?即墨虽孤城困守,终是国人救亡图存之心,纵然艰危备至,田单何敢弃国人之志,而图一己之私荣?诚如上将军言,田单原本商旅之才,不期而做救亡之将,却非有兵家之能。然自忖上合天道,下承民心,受命危难之中,若上将军能应时退兵归燕,全齐国而成大义,田单自当解甲归商,永不言兵。然则,若上将军坚执灭齐化齐,田单纵无兵家之能,亦当与上将军一力周旋,而义无返顾也!耿耿此心,尚望将军体察。</i>

乐毅良久默然,盯着军吏突兀笑道:“足下不是鲁仲连么?”

自称“连仲”的信使目光一闪,随即抱拳一拱:“在下正是鲁仲连也。”“千里驹志节高洁,深为敬佩!”乐毅拱手还礼,谦和的笑容却迅速敛去,“足下通晓天下大势,果真以为齐国民心还有根基么?”“民心若流水,动势也。”鲁仲连一脸肃然,“上将军之目光所及,自是齐人怨声载道歆慕燕国宽厚新法。然则如田单鲁仲连者目光所及,却是民心根基尚在,齐国固不当灭。其间根本,便是人群之差异也。上将军注目者,不堪赋税劳役之山乡庶民百姓也。田单鲁仲连之注目者,官吏士子商旅百工国人也。以时势论,士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