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4 章(1 / 3)

张胆了,两颗黑溜溜的眼珠子超乎异常的明亮,直直地盯着某个方位……说白点,是某个人,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他们跟了他多少年,从来没见过他这么关心某人,也不会特别准备一杯茶、一盘茶点、一碗放在碎冰上冰着的当季鲜果,还不时的轻言细语,小意讨好,问一句饿不饿、渴不渴、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会喘口气,喝口茶润喉。

啧!这是明摆的假公济私,见色忘友呀!佳人在座便没了男人的骨气,唾弃他。

一次次看着管元善的殷勤笑脸,跟随他多年的幕僚们暗暗在内心淌泪,他们的付出不比人少,怎么得到的待遇却是天与地的差异,令人好不鼻酸,唏嘘不已。

当然,他们只敢在背后说说小话,这位外表忠厚,内在jiān诈的二公子可不是好惹的人物,他气xìng大,心眼小,善记仇,喜挖坑,心黑如墨腹藏刀,张口一吐能dú死一城百姓。

「你们懂什么,我这是在沉思,曲高和寡的寂寞无人知,才智过人的苦恼你们怎么体会得到,一群庸人。」管元善手腕一转,拿反的象牙湖笔笔头向下,讽刺属下鼠目寸光。

一群「庸人」当下无语,木然地仰头看天。

二公子没救了,病入膏肓。

「曲高和寡出自战国时,宋玉答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曲调高雅,能和者少,大人身侧的谋士个个才能出众,虚怀若谷,岂可说知音难寻。」会做人比会做事为佳,攻心为上。

「说的好,有学识。」莫晓生第一个叫好。

「梅先生见识渊博,熟读百书,实为智囊谋士。」不吝赞美的文师爷抚抚胡子,嘴角上扬。

「我家公子向来目中无人,眼高于顶,气焰嚣张又不知收敛,实乃我等之忧虑。」成秀老泪一抹,颇为感慨。

其实他没说出口的是二公子欠人管教,梅谋士身为颇受重用的幕僚,理应加以规劝,导正劣习,使其心态谦逊,为人谦和,心胸光明正大,磊落无私,敬人如敬己。

白话一点是没人拉得住的野马就你来吧!套绳,上鞍、用鞭子抽,只要能让其温顺听话,他就是你的座下骑。

他们佩服梅希的敢言,而且不惧强权,引经据典的把管二少的自负给堵回去,着实是英勇无比的女中豪杰,令人望尘莫及。

梅希是裘希梅一事,管元善身边的人全都知道,他们并未因她女子的身分而看轻,反而十分敬重她带着一双弟妹破夫家门而出,什么依靠都没有的弱女人竟敢与丁府恶犬周旋,智取贪婪无比的婆婆,痛快舍弃风流夫,大快人心。

最重要的是她压得住管元善这头凶狠大狼。

「你们吃撑了是吧?要不要我把粮饷减半,让户部少支点银两。」他还没死,用不着急得上挽联,缅怀他一生功过。

管二少凌厉黑眸一扫,闹人的吵杂声当下鸦雀无声。

他满意的一点头。「希儿,别理会这些吃闲饭的人,他们嫉妒我官做得比他们高,领的俸禄是他们的几十倍,心有怨言的俗人注定无法展翅高飞。」管元善摇头又叹气,可惜世人皆愚昧。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多么恶dú呀!一行人曰以继夜地为他探查江南贪渎案,从北城到南县,由知府到地方小官,无一遗漏地把老底都掀了,真正吃闲饭的闲人竟然还不满足,一桶污水当头淋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不下去也得忍,谁教他们被欺压已久,敢怒不敢言。

「大人,你看看这一条,支出米粮十万石,但运送到江州的实重却不到五万石,其中的差距到哪里了,而秀水乡却平白多出五十辆大车麦种,麦的价低,不及白米的一半。」麦种带壳,自然比脱了壳的稻米便宜,米价攀高。

「希儿,不是叫你别喊我大人吗?管二哥多顺耳,也表示我们的jiāo情够。」管元善一转头,柔得能滴出水的声音转为冷厉。「秀水乡是谁的管辖?去把那短缺的米粮给我找出来,还有谁在cāo纵米价,一并查出,想办法让他们贱价抛售。」想囤积米粮好从中获利,他非叫他们血本无归不可。

「秀水乡归温州知府所管,温州与江州相隔五百里,秀水乡在两州的jiāo界处,我们查过那地方多山地少,丁口数不到一万……」莫晓生干笑着冷汗一抹,他查无异样,怎么小姑娘就看出细小端倪。

「梅希,你从哪发现不对劲?我在秀水乡待了两天,民风朴实,百姓安分,他们靠山维生,大部分是猎人和牧民,只有少部分种田。」小麦种子运到秀水乡哪有土地种植,难道要种到半山腰?

「不许喊她梅希,要恭敬地唤一声梅先生。」他家希儿是莽夫能叫的吗?满嘴的粪味。

「霸道……」对于管元善的无理取闹,莫晓生只敢咕哝两句。

「你们把这几本帐册合在一起看便明了了,上面动了手脚,单一本是看不出有何差异的。」裘希梅以朱笔一圈,点出做了记号的几笔,它们在各自的帐面上是打平的,可是互相对照后,甲册有进无出,乙册是出了粮却无收到的回条,丙册记了到粮日可无实收的粮据,丁册是空仓,但有人提粮。

其实很简单,就是偷天换日、移花接木,转运的过程中这里放一点,那里放一点,等运到指定的地点后已所剩无几,而接收的官员按原本的粮数收仓,做假帐乱真。

根据本朝律法,放置超过三年的白米以陈米价格出售,新米入、陈米出,新旧jiāo替,淘汰出的陈米通常有霉味,通常价钱普遍不高,约新米的五分之一,无粮可食的穷人家才会去购买陈米。

换言之,官仓的官员先一步把新米以高价卖掉,待到三年后才用陈米的报价上报朝廷,这一买一卖价差四倍,教有心人怎不趋之若鹜,甘冒欺君之罪从中得利。

「唉,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