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都市言情>细节决定成败> “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4)(1 / 1)

○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1992年3月,巴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的危险境地。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但这一警告没有受到重视。

1993年英格兰银行允许巴林银行在大坂的股票交易中突破规定不得超过25%的限制。

截止到1993年12月的15个月中,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活动造成的损失为1900万英镑,但上报利润是900万英镑。如此谎报利润竟未被发现。

从1993年底开始,对里森的专门交易负有责任的罗思·贝克和作为股本产品部门负责人并对股本产品的风险承担责任的玛丽·沃尔兹,两人都对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性质或是否可能获利等都不真正了解。

1994年7月至8月巴林内部审计报告提出了职责分开的具体建议,但这些建议未得到实施。

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

里森为隐瞒损失,曾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1994年7月,在里森的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1994年3月巴林董事长彼得·巴林发表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它的组成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1995年2月,巴林银行在日本大坂股票交易所承受的风险已高达73%,在新加坡高达4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