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9节(2 / 2)

通商大都,也没有成为粮农大仓,只一座十里城郭孤独落寞地守望在水陆两便土地肥沃的冲要之地,令天下直是一声叹息!士子们但凡说古,便有一句口边辞:“西有洛阳,东有濮阳。”除了大小不等,这两座城池简直就是两个孪生老姐妹一般,都是老井田制,国人居于城中,隶农居于田畴。战国百余年,奴隶们已经逃亡得寥寥无几。车行官道,大雪覆盖的无边田畴中竟无一缕炊烟飘荡,寂静荒凉得令人心颤。

“先生,鼓乐之声!还有仪仗!”驾车执事遥遥向前方一指。

吕不韦推开车窗一阵端详:“绕道,从城南插过去。”

执事一圈马缰正要回车,便听鼓乐队前遥遥一声高呼:“先生且慢——”随着呼喊,一个红色身影便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到得车前三五丈处便气喘吁吁地站住,展开一卷竹简尖声念了起来,“君上有,有诏:先生荣归故里,赐入国晋见,以全先生大名也!”

“噢!卫君要我晋见?”吕不韦惊讶地笑了,思忖片刻也不下车,只对着内侍使者一拱手,“既是如此,便请贵使上车同行。”内侍使者却连连拱手道:“卑微小臣,不敢僭越,只当为先生鼓乐开道。”吕不韦笑道:“我本一介商旅,谈何僭越?还是上车同行快捷了。”内侍使者还是连连拱手:“先生奉诏,便是国宾,小臣万不敢当!”吕不韦笑道:“贵使执意,我便去了。”脚下一跺,三马缁车便辚辚驰向古老的城池。

吕不韦的惊讶不是受宠若惊,而是莫名其妙。

卫国本是西周始封的王族诸侯,立国便是公爵之国。直到春秋之世孔夫子游说列国,卫国依然是春秋十二大国之一。孔夫子那令人尴尬的“子见南子”的故事,便发生在卫国。然则,自从进入战国,卫国便是江河日下。第十五代国君时,卫国自贬爵位,做了“侯”国。齐国灭宋后卫国大吃惊吓,在第十七代时再次自贬,做了“君”国。从此便颤颤兢兢如履薄冰,守在濮阳龟缩不出。

庶民却不然。殷商遗民们虽然成了周室诸侯的子民,却无心做周人社稷宗庙与僵硬井田的奴隶,对殷商老民驾牛车走天下的传统一心向往之,除了老弱妇幼固守桑麻,精壮男子不是离国经商,便是游学为士,总之是不安于枯守家园。百十年下来,卫国便出了许多大商名士。留在濮阳的老国人,便只有嫡系正宗的西周王族血统的子民了。这些守望社稷的君臣“国人”们自恃血统高贵,便分外矜持,既不能阻止殷商老民外流,便也不再理会这些“见利忘义”的商人与士子。殷商血统的大商名士们偶然回归故里,也从来不入朝拜会卫国君臣,与老周室老国人也是两不搭界。久而久之,便是个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大名士如商鞅者,竟是至死没有回过卫国。此等老传统之下,这个卫君却要“赐”吕不韦“入国晋见”,如何不令人莫名其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