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科幻小说>风流大宋> 第166章 陛前言药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陛前言药理(2 / 3)

夺了这两人追封的谥号、拆掉官修的碑楼、磨掉碑文、不断地追贬司马光、吕公著等死人的官职。甚至前一段时间,他还建议要对司马光进行挖坟、掘墓、鞭尸、曝骨等等这一系列的后续重责。

而赵煦显然在此时有些犹豫了,幸好此时朝堂上还是有些别样的声音的,中书侍郎李清臣、以及知枢密院事曾布都立即上书,表示强烈的反对,这才将此事按下。

章惇此事没有得逞,又谋划要将高太后彻底地打倒,于是先炮制了陈衍、张士良的谋逆案,再由此追查出一切皆是出自于高滔滔之旨意,通过严刑拷打弄出了一些作为证据的供书。

于是,章惇干脆直接让蔡卞替赵煦拟好了“剥夺高滔滔太后称号废为庶人”的诏书,直接拿到了赵煦的面前,要求他立即在这上面签批颁布!

此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先是赵煦的嫡母向太后跑来阻止,然后又是他的亲生母亲朱太妃前来哭阻。按理说,追废高滔滔的决策讨论无比地重要、更也是无比地保密,皇帝也已经亲政两年,后宫的消息怎么会这么迅速?

是皇宫里还有旧党的残余吗?还是章惇清理得还不够干净?

其实实情不过就是赵煦自己的内心的犹豫罢了,让两位太后在这个时候过来,不过只需要他对心腹手下使两个眼色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太后也好、亲生母亲也罢,此时都不过只是他的工具人而已。

于是,高滔滔此事就此作罢。历史终将证明,未能斩草除根式地消除旧党在皇宫里的这一片圣地,这便成了章惇及之后的新党党徒终究无法彻底站稳地位的关键。

不过,他们的想法也是笑话了!皇帝除了自己的位子,何曾想过让任何人可以彻底站稳呢?

赵煦既然是一心以神宗皇帝为自己的楷模,以神宗皇帝的言行作为自己的准则,在他亲政后的一件件事情的处理体验中,很难不领会到神宗皇帝当年最为擅长进行各种“异论相搅”的帝王之术。

即使是对于神宗皇帝自己无比信任的王安石,仍然免不了在好几次的关键时期,都在朝堂上为其树立起无可奈何的政敌以作为制衡。

所以,在章惇一次次的强势决策之下,赵煦虽然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表示支持的,但也绝非言听计从。

比如就在对于秦刚的任命使用上,他开始反思当年殿试之后的决定是否过于无情了?

秦刚可以算得上是他在尚未亲政的时期,就已经写在自己心头屏风上的第一个名字。

或者,如果有一天,他想控制一下、或者制约一下章惇的话,除了曾布之外,是不是还可以预先培养一个更加年轻、更有力量的未来宰执呢?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秦刚这个名字便开始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了。

如今,这个年纪与他相仿、此刻又显得恭谦无比的年轻臣子,正站在他的面前。

甚至,赵煦能够从他的身上感受到那份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沉稳与郑重,但又明确地少了那些老臣们的世故与高傲。

突然之间,一种不一样的情绪涌上赵煦的心头,使得他放弃了早已准备好的那套皇帝对臣子关心套话,竟然使他脱口而出一句:“秦刚,你很不错!”

秦刚显然一愣,不过很快他也反应了过来,直起身来,笑吟吟地回了一句:“陛下,你也很不错!”

“哈哈哈哈!”还没等到旁边的内侍想要站出来喝斥秦刚的无礼时,小皇帝已经发出了他们极少听到过的罕见畅笑之声,并用手不住地指指秦刚,止笑之后才道:“不知为何,朕与你说话时,就是感觉比较亲切!”

“那是陛下平易近人、又以圣恩优待下臣。”秦刚当然不敢继续托大,该奉承的时候还是要多多奉承。

“不过,后来我传话让宗正寺特别警告过了赵子裪,这个人没有再找你的麻烦吧?”赵煦一下子想起了很多的往事。

“臣不敢欺瞒陛下!在此事之后,赵子裪便与臣一起有了合作,做了这京城里的一品天醇酒与香水的生意。”

“什么?你们居然合作做生意了?”赵煦也是一个心思细密之人,转瞬便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

“臣也没有办法,想要做点生意养家,却总是怕被御史们盯上。总不能每次都要麻烦陛下对这些烦人的奏章留中不发吧!”秦刚顺便再为上次的事情向皇上表达了谢意,“所以,臣选择与赵子裪合作,这件事,即使传出去,也不大会被人相信。”

“卿有大才,当为朝廷之肱股。其实从此之后,此等生意之利,你就不需要过于追求。若有亏欠的话,朕尽可许你!”赵煦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会随口就说出一些任性之语,脸上的血色又似乎多了几分。

“臣感激陛下之抬爱,只是朝廷赏罚自有法度,当不得为臣屡开例外。”秦刚也有点意外赵煦今天所表现的感性,只能沉着提醒,“臣通过家人、朋友尝试一些商业经营,一则会严守朝纲法令,关键之处决不逾越,二则也是通过亲身的一些体会,探索以商业市场之力推动并完善新法的施行之道。”

“对啊!我闻章质夫所言,秦卿的朋友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四海银行,就是这次两浙青苗法实施大顺之关键。”赵煦突然被这个话题勾起了兴趣,便唤内侍给秦刚赐座后,究其细节对着他详细地询问了起来。

宋朝是中国古代君臣之礼发生重大变迁的转型时期。

在宋之前,君臣之间多趋于平等,君臣对话,多有对座而谈之景。

宋太祖即位后的初期,他发现宰相们向他汇报情况的时候都有座位,令他的心里总是不太爽快。于是有一天,他假意说看不清奏章上的字,叫宰相上前向自己作些解释说明,等到宰相给他说明完再转身回去时,却发现自己的椅子已经不知被谁撤走了。

而察觉到圣心的宰相们立刻明白了这里的意思,便纷纷上书说:他们觉得今后站着奏事的方式特别好,腰好腿也好,身体倍棒,回家后吃嘛嘛香,不必再为他们安置椅子了。

于是,宰相与皇上“坐而论礼”的制度由此而终。

而在此后,皇帝偶尔要给重臣赐下座位而交谈的话,便成了一项可遇不可求的恩典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