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都市言情>再见,再见!> 疏远 施杨出国后的前半年保持着每天和陈茵视频通话的联系频率,刚出国有很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疏远 施杨出国后的前半年保持着每天和陈茵视频通话的联系频率,刚出国有很多……(1 / 1)

施杨出国后的前半年保持着每天和陈茵视频通话的联系频率,刚出国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语言是最难的,其次还有饮食气候等,施杨跟陈茵的通话很多时候在抱怨,每每这时陈茵会柔声安慰他。抱怨过后,施杨就变成了粘人精,他不厌其烦地陈茵有没有想他,陈茵每次给他肯定的回答后,他会补一句,想不想我兄弟?再继续聊下来,就是儿童不宜的内容了。陈茵工作不累的时候会配合他调情,帮助他缓解在异国他乡的焦虑。如果白天很累,陈茵会拒绝,但是会耐心解释理由。多年以后,当陈茵和施杨分道扬镳后,有一句流行语说的是情绪价值拉满,施杨想,陈茵当年就是那个给他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的人。2006年的春节,施杨没有回国,除夕当天也没有给她打电话。陈茵有些失落。再后来施杨打来视频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即使打来,也不似之前粘人,两个人聊了不到十分钟,施杨就会下线。甚至有时候两个人半个月都没有联系。陈茵,开始失落,后来失望,最后习以为常。

陈茵在犹豫要不要搬出施杨的房子的时候,她拿到了一个外派北京半年的机会,公司在北京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负责北方区的质量管理和合规管理,大连办的经理和上海总部同时向北区QC团队的牵头人推荐了陈茵。大连办经理推荐陈茵的理由很简单,北区QC团队以后肯定是要负责整个北方区的质管的,陈茵进到这个团队,就相当于他安插了一个自己人在这个职能部门,以后质管KPI方面,他可以有天然的助力。上海总部推荐陈茵则是因为在上海QC部在过去一年和整个北方团队就质管的沟通上,陈茵是北区思路最清晰又最有执行力的一位员工。拿到调令后,陈茵如蒙大赦,立刻打包衣物前往北京。新团队的组建是一个劳心劳力的活,很多时候领导给出纲要,要求陈茵在一天内起草成文落地执行。在连续一个月加班到深夜的超负荷工作后,团队终于来了新人,陈茵终于松了一口气。施杨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只来过一次电话,人好像越不联系越疏远,原本天天联系的时候,说不完的话,联系少了之后,偶尔联系一次都没得聊了。施杨没问陈茵这边的情况,陈茵也懒得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万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