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里文学>其他小说>张承志散文、随笔集> 墨浓时惊无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墨浓时惊无语(1 / 3)

生存於复杂的时代又面临复杂的命题,人需要一种更充分的自由。特别对於作家而不是理论家的思想而言,阐述为自己良心感知的内容,特别要求环境的规矩,以限制有意的曲解和误导。可悲的是,强权的愚蠢干涉,其实往往可以成为避免误解的条件;而来自依附体制的知识份子、即鲁迅所谓智识阶级的攻击,却会导致真正的思想压迫。

当然文学就是限制中的创造。前人都是在时代的可怕限制中,完成了辉煌的业绩。因此我从来不赞同文学的政治化。今天我依然不会变我的道路为政治,我甚至不是为了抗议,而仅是为着备忘。

只是,我不知道,先贤和前驱们是否都曾经遭遇过这种命运:不仅背负着上百年的屈辱的被殖民史,不仅承受着残暴的强权压迫,还不得不与一群如同今日中国智识阶级的人同生共伍。

二十世纪是个发生了许多革命的时代,我本人只是一个这个时代的婴儿,就本质说并不是它的参加者。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我们在追寻革命後果给我们的教训的同时,也要究明革命的原因。但是,智识阶级制造的流行思潮,在揭露旧革命的悲剧和不人道的同时,正剥夺着人拥有的权利的一种,即在压迫的极限上选择革命的、永远的权利。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压迫对革命的想像,压迫任何对更理想的社会的想像。

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反对青睐和豢养他们的体制。他们无视特权官僚制度对民众实施的压迫和恐怖,也无视世界新体制对贫穷世界的威慑、歧视和压榨。他们一心倾倒於对西方体制的讴歌,全然不顾西方的国家富强与精神自信,乃是建立在百年来血腥的殖民史之上;也建立在贫穷国家和民族的从属、窘境、以及受辱之上。他们否认文学的天职,以及知识份子的天职本身拒绝任何从属;这种天职仅仅是表达人的自由、仅仅是向一切不平宣布正义和良心。

没有理想的和完全人道的革命。是的,革命往往与人的恶性孪生,遗留下满目的废墟和无数的悲剧。革命是被人世的苦难逼迫而诞生,并成为正义的人心的向往的;但它确实又往往在人世的腐蚀中变质,因此被人恐惧和舍弃。

在这样的革命的世纪末,总结革命和诸如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恰恰是在这时,今天的智识阶级抡着棍子,压制着言论的自由和思想的表达。循环之後没有改变,他们一如迫害过他们的棍子前辈。

出於这样的思想,十几年来我一直思索着关於革命的问题,这个思索由於红卫兵时代的原罪即肮脏的血统论,甚至渐渐成了痛苦的内心折磨。但是今日批判血统论的危险,比起60年代的思想先驱和牺牲者所面对的,究竟有多大的改变?关於这一点,请原谅我不能更细致地论证。

1993年是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当时日本岩波书店的《世界》杂志约我写一篇纪念文。对一个作家来说,我初次体验了不能使用母语写作的滋味。由於心头的阴影,我甚至有意对一些汉字只用日文假名。对人的权利,对政敌和阶级之敌的人道,也许是毛泽东和他的时代必须面对的置疑。我对毛泽东提出这个根本的置疑,但是仍然用我的语言对他实行了必要的辩解。因为人依然可能依靠他的革命和造反思想来解放自己。

同样,我在日本出版了一部关於早期红卫兵历史的着作,我不能用中文出版。因为,无论是我对从红卫兵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的,可以称作60年代的最大罪恶的血统论的自省和揭露;还是我对青年以及民众的反体制权利的坚持两点都被今日的霸权所不容。我特别强调的是,智识阶级的话语霸权。

我不从属於任何政党或运动。我拒绝一切政治形式。我仅仅用文字表达了这种思想。我认为在这种前提下我拥有一切表达的自由。但是我准备面对的是因此遭受的围攻;智识阶级在竭力教唆。昔日受难的牺牲者,会因为公开的思想,和这思想的被丑化,而觉得找到了仇敌。

我选择了使用外国语,最低限度地表达思索的方式。但即便如此也不被人放过,那些智识阶级虽然不读外语,却处处着文污蔑他们道听途说的、我对红卫兵的自省。他们竭力把我漫画成一个残馀的「四人帮」份子,企图挑起人们的误解,把我引向人们对往日悲剧的巨大仇恨。

不,我没有表达关於革命的反省的自由。

在前南斯拉夫的波黑地区,以及高加索的车臣地区发生流血危机时,我非常盼望读到更多的消息,但是不能。我感到不可理喻,因为多民族的中国更应该让人人都思索这种问题。自由与和平,没有比它们更重大的一对命题了。我深知中国存在着的矛盾,比起它们远远有过之无不及。中国史证明,在这类危机发生时,人常常显得更嗜血。已经迫不及待,已经千钧一发,应该及早地告诫人们,必须注意寻找未来的、共存和平和相互敬重的道路。

奇异的是,可以说是和平主义伟大导师的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本《哈吉.穆拉特》。重读时,我惊异地发现正是这位百年前的高尚作家,为我们从源流到结论地,解释和指导了车臣问题。

《哈吉.穆拉特》是一本小说,我非常想为它写一篇读後感。不用说托尔斯泰对包括车臣部在内的、高加索诸族的知识、他对伊斯兰苏菲派内部的熟悉令人感动;托尔斯泰对国家恐怖的批判基点,以及对反抗者一方的施暴的批评,还有他对脱离武力和暴力的第叁种选择的文学化描写,使我得到了深深的教益。

但是使我没有动笔的原因是,中国的一些知识人,在我的涉及中国回族的作品《心灵史》出版後,一直致力於把我丑化和漫画成一个宗教狂。时值日本发生了奥姆真理教施放毒气的事件,这个新闻使他们如获至宝,他们不求甚解就马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万里文学